阅读历史 |

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学生就该艰苦奋斗嘛!(1 / 4)

加入书签

inf

钱,或者说是学校经费,全华国没有一所公办大学不缺的。

这玩意儿是完全没个头的。

勒紧裤腰带,紧吧紧吧的还是能活得下去。

所以,真要说起来,从经费而言,学校的态度其实比较佛系。

有当然好,没有,也无所谓。

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。

学校真正最想要的,是不限制任何使用途径的经费。

倒不是想要从中拿些什么。

而是高校的实际经营情况远远出乎普罗大众的意外——你支付的学费,远远低于学校培养你的成本。

在华国,公办学校培养一个大学生,如果真按照教育产业化的收入支出线来看,其实在每个大学生身上,公办学校是亏钱的。

以华亭为例,2001年“211”工程一类院校的年生均培养成本分别为24863元。

也就是说,读一年大学,学校平均要为每个大学生投入培养经费24863元。

这个平均,很平均,并不是什么统计意义上的把戏。

生均之间相差极小,顶天了,就是学校多给贫困生一点食堂补贴而已。

因为构成大学生培养成本的大头,是学校的刚性支出——学校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教职工薪酬。

当然,有人会抬杠,谁叫你修那么多楼,给老师那么多工资的?

好吧,你赢了。

如果学校不修那么多楼,恐怕抬杠的人现在连打螺丝都打不上。

至于老师的工资高不高……

世纪初38元一节课的课时补贴,凑两毛也就刚好买两瓶矿泉水润润嗓子。

卿云重生前的2023年,这个课时补贴也才20元一节课,中午出去吃饭,都特么的得自己搭一点。

而培养经费的两个主要来源———国家拨款和学费收入,前者为生均6300-7100元(文、理、医科大学生的费用各自不同),后者为生均4560-5760元(华亭价格,其他地方要稍微低一些,比如西蜀,此时是3800-4500元),合共10860-12860元。

这个数字,比学校投入的年生均培养成本金额少了12003-14003元。

也就是说,公立大学培养一个学生,每年要赔本12万元,本科四年至少赔本48万元。

当然,最后这个缺口,是国家来补。

实在没办法了,依然是财政来兜底,总不至于让大学破产对吧。

所以,学校紧吧紧吧的,日子能过下去,无非是现金的时间差异,多挪西凑的,问题不大。

哪个月紧张了,给不出工资了,校长去部里、省里苦苦穷完事。

但这一切,发生在扩招时代,则……

非常魔幻了。

许多高校为了满足并校和扩招的需求,不仅背上了巨额的债务负担,同时也挤占了学校的日常运行经费和科研经费。

毕竟,银行的贷款,利息可是按月支付的,虽然利率低,但也是实打实的现金现过现支出。

与此同时,高校教学科研实验材料、配件、设备维修、维护等费用不断增加,学校日常运行费用持续攀升,生均教育经费拨款增长却相对滞后,学校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。

国家也不富裕,要用钱的地方多的去了。

所以,在华亭,实际时点上的生均现金缺口已达314145元。

这对学校来说,是实实在在的亏损,是现金净额的亏损。

就像企业一般,学校对一些事情,也可以挂往来账,比如基建,延迟结算,尾款拖个几年是常事。

工程人最不愿意的,就是接学校的活。

真逼急了,他们可以去地方机关门口拉横幅。

打击报复肯定有,但死不了。

可要是学校门口……

上一次这么干的,现在坟头草长得坟头都不见了。

甚至,在绝大部分正厅级高校里,武装部是有枪的。

在学生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,这部分高校的武装部持证人员,是有无需请示汇报的紧急开枪权的。

死了活该。

但是买实验材料、设备维修维护等等,这是得掏现金现过现的。

特别是世纪初,大量设备、材料是需要进口的。

设备紧俏的年代,打白条,国内好使,国外可不惯这事。

这就是为啥炎黄集团提出来的联合培养企业掏钱,让常务副校长吴有福眼神都变了的原因。

这种模式进来的钱,用财务报表来解释,是经营性收入,可以支付一切成本支出,而不是受限极多的营业外收入。

理论上,它不存在任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武侠修真相关阅读: 出阳神 四合院:从截胡秦淮茹开始 惊鸿楼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只想做个纨绔 穿书后我成了女配之子 真千金马甲一掉,亲哥们全跪了 无限修改神豪 LPL的传奇女魔王 什么年代了,还在传统制卡